上海世博主题馆:充满城市情怀和内在张力
发布: 2010-4-07 09:19 | 作者: 小鱼儿 | | 查看: 12次
在2010年的世博园区里,主题馆充满了城市情怀和内在张力。带着上海里弄特征的“城市肌理”———均匀排列的坡顶、虚实相间的天井、错落有致的老虎窗,这些都被设计师提炼后运用在主题馆的屋面中;国内最大的双向大跨度无柱空间,也自豪地出现在主题馆内,25000平方米的超大展厅,可以让4架波音737飞机同时驶入。
“主题馆的建筑设计中,渗透着我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理解。而它的建筑形态,则艺术化地融合了环保节能和展览功能的双重需求。”主设计师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曾群说。
仔细观察那富有韵律感的“折纸型屋面”,你会发现:浅蓝色的三角形屋面向下倾斜,是为了分区排水;深蓝色的菱形屋面水平铺开,是装了太阳能光电板;而在深深浅浅、层层叠叠的一片蓝色之中,规律地分布着三角形的采光天窗,犹如风过水面,涟漪片片。这一切,不但使主题馆近6万平方米的超大屋顶,具有类似城市纵横交错、凹凸起伏的立体造型,还使它拥有亚洲单体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站的美誉———26000平方米的多晶光伏组件,年发电量可达2.8兆瓦,相当于4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。
主题馆四面墙的设计和选材,同样值得细细品味。东西两墙,被称为“金枝玉叶”:金属结构、金属种植面板、种植土、绿化植物和滴灌系统,共同组成的垂直绿化近6000平方米,是国内最大面积的单体垂直生态墙,年吸收二氧化碳4吨。金属质感的墙体与碧如翠玉的绿草相互映衬,渐变的图案呈现出焰火般绚丽的视觉效果。
南北两墙,可谓是“虚实相间”:内层是玻璃幕墙,外层是黯黑蓝色的不锈钢板,钢板从上至下间断地镂空开出0.2米-1米的方孔,既考虑到展览建筑的室内光线忌讳直射和过强自然光的特点,又在平面中增加了细节美感。特别是夜幕之下,隐藏在方孔中的LED灯,还将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字样。
更令人叫绝的是,那些被切割下的方孔钢板,几乎100%地被重新利用在主题馆的室内墙面和灯饰上。走在主题馆南北长近200米的中庭里,你会感觉外部空间在这里继续延续,玄关、空中天桥、观光核心筒、下沉式中庭,都增加了场所的景深,而立面上的方形模块则巧妙地呼应着外墙。未来,主题馆的三个展馆“城市地球馆”、“城市生命馆”、“城市人馆”将分布于中庭两侧。东北角上,4000平方米的下沉式室外广场,将与近4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相连,流动的人工瀑布令整个广场弥漫着休闲的气息。
世博会历史上的主题馆
作为一届世博会的核心场馆,主题馆承担了向所有参观者传达本届世博会主题的重要责任。
近年来的历届世博会上,主题馆均是最重要、最受观众欢迎的场馆,许多主题馆还在世博会后成为地标性建筑。
不妨让我们回顾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馆,一探究竟。
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
主题:“海洋———未来的财富”
这届世博会设立了6个主题馆:海洋知识馆、海洋馆、未来馆、葡萄牙馆、乌托邦馆和虚拟现实馆。从主题馆的名字即可看出,主办方从多个维度挖掘,对主题进行分类展示。
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
主题:“人类,自然,技术”
主办方用5个展厅,设立了11个主题展示板块对主题进行形象的解读,分别是:知识、工作、流动、能源、健康、营养、基本需求、环境、人类、视觉星球和21世纪。在知识板块,有72个蛋形信息机器,参观者可通过触碰实现互动,获得知识;在21世纪板块,虚拟记者丽萨向游客预报未来的技术突破……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和方式,使当时的主题馆成了最受参观者欢迎的世博展馆。
2005年爱知世博会
主题:“自然的睿智”
在长久手会场的中心展区,主办方通过“全球之家”和“爱· 地球广场”两个主题展区对三个副主题———“自然的矩阵”、“生命的艺术”和“生态社会发展”进行解读。
“全球之家”是爱知世博会的标志性展馆,外观由蓝色和橘黄色的两个球体结合而成,展示内容着重表现“地球与人类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”以及地球与人类相互作用中的“人类想象力”;“爱· 地球广场”,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休闲区域,以绿色为基调,展示了水循环系统与绿地相连。
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
主题:“水与可持续发展”
该届世博会同样下设三个副主题———“水,有限资源”、“生命之水”和“水景”,并配以相应展馆:桥梁馆、水塔和水族馆。主办方通过形象的展馆展示手法,将保护水资源的概念传递给参观者。其中,主题馆水之塔成为每个世博游客的必去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