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评论:中国工业设计苹果未熟
发布: 2010-6-18 14:04 | 作者: Beach | | 查看: 53次
如何利用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竞争利器,创造高附加值,实现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梦想,不仅是中国设计人员的新一轮挑战,也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挑战。
“你根本不用去考虑它的品质如何,单看这造型设计,大多数人就已经喜欢得不得了。你再看看那些国产的MP3,要是把logo去掉,还有几个能分清楚谁是谁?”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城的苹果播放器专柜前,销售人员项燕正在为几位顾客介绍苹果公司的音乐播放器ipod。尽管ipod的身价高得惊人,但项燕并不担心销售会因此变得困难。
而与此同时,贴牌商们正为赚得几张毛票争得面红耳赤。看到手的“银子”逐渐缩小,他们不得不寻思着突破市场的新路径。要追赶上游核心技术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,一再压缩的生产成本也挤兑不出多少空间。在仔细端详三星、索尼、苹果、诺基亚等企业通过设计带来成功的案例后,一些中国企业猛然醒悟,原来工业设计也可以带来诱人的利润。
错把设计当美工
其实,工业设计在中国并非是多么新鲜的名词。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国内就有了相关的设计协会。10年前,联想的第一位设计师进入公司后,有员工甚至以为他是来给大家讲工作礼仪,培训员工如何着装的。10年之后,一些中国企业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。工业设计这颗苹果,还远未成熟。
“国内有个很奇怪的现象,在广东那边实际上有很多厂商已经在应用工业设计,但他们却把工业设计人员当美工使用,只要把产品的外观改一改,弄个很漂亮造型出来就行了。”桥中(上海)设计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黄蔚认为,大量企业把设计仅仅当作一种表面功夫来做,这是制约这些企业做好品牌、做大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